3月21日,据Retraction Watch报道,日本大阪牙科大学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指出有三篇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国际纳米医学》)和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牙周病学杂志》)等期刊上的牙科研究论文存在严重问题。具体而言,两名前教授和一名前研究生在这些论文中重复使用了图像,并捏造了实验数据。据统计,这些涉事论文已被其他研究引用共计78次。鉴于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性,相关人员已主动辞职,部分论文也已被撤销。此事件不仅揭示了科研领域的监管不足,也反映了伦理道德的缺失。
发表到撤稿,3篇论文10年78次引用
事件起源于2021年匿名科研论坛PubPeer的用户举报,指出多篇论文存在图像重复问题。
校方调查发现,Helin Xing作为第一作者于2014年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的论文虽因当时校规未要求保存实验记录而无法直接确认数据真实性,其论文已被撤稿,引用量达55次。
展开剩余59%2015年,Helin Xing再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发表问题论文,其图像被重复使用。2015年论文虽经校方要求撤稿,但期刊尚未处理,目前仍有4次引用。
2017年,助理教授山胁功(Isao Yamawaki)在《Journal of Periodontal Research》发表论文,因捏造图1、图5数据,2024年8月被期刊 Journal of Periodontal Research撤回。田口作为通讯作者,因“未履行监督责任”被追责,导致后两篇论文被判定为数据伪造。2017年论文于2024年8月正式撤稿,引用19次。
处理结果
涉事人员中,田口洋一郎现转职松本齿科大学,山胁功离职后失联,Helin Xing未回应质询。值得关注的是,三人的学位论文标题均与涉事期刊论文完全一致,但校方未披露是否追回其学位。
此次事件不仅暴露日本学术界数据管理漏洞,更凸显科研导师责任机制的失效。随着PubPeer等匿名监督平台影响力扩大,传统期刊纠错机制的滞后性也引发反思——从问题发现到正式撤稿耗时长达3年,期间问题论文持续产生学术影响。
信息来源:Retraction Watch
本文由IAMSET学术服务小编手工整理,如有错误请后台联系小编,本文仅用作学术分享用途,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转载请注明来源和IAMSET学术服务。
发布于:河南省-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